潜江高新区简介

发布日期:2024-04-15 13:05 来源:潜江高新区
潜江高新区前身为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潜江经济开发区,2012年更名为潜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8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潜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潜江高新区按照“全域高新”理念,实行“一区多片”管理模式,总体规划面积54.94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与重点拓展区)。核心区为王场片区(含周矶管理区用地区块)、泽口片区,重点拓展区为杨市-总口片区、张金片区,一般拓展区为园林工业园、广华街道、周矶街道、后湖管理区和浩口镇,辐射区为潜江市域范围。目前,区内(核心区、重点拓展区和一般拓展区)有“四上”企业数605家,已初步形成“核心引领、拓展联动、轴线带动、组群发展、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84.01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市比重86.9%;入库税收45.86亿元、同比增长99.3%,占全市比重63.7%;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18亿元、同比增长47.9%。
近年来,潜江高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着力构建潜江“1+2+2”现代产业体系(1大主导产业即绿色化工产业,2大新兴产业即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2大特色产业即绿色食品产业和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培育创建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绿色化工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2个五百亿产业集群(绿色食品、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和1个百亿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形成了以链主企业为龙头、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集聚的发展格局。
——绿色化工产业。围绕建设国家级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示范基地,推动油化工转型升级、煤化工提质增效、盐化工精细化发展、医药化工集聚发展,逐步发展起了以中国企业500强金澳科技、中石化江汉盐化工、金华润、永安药业、潜江制药、新亿宏、可赛化工、方圆钛白等为龙头的绿色化工产业,构建集石化精炼、盐卤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等于一体的化工产业体系,先后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园、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围绕打造全省光电子材料产业基地,深度链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目前已经形成以长飞光纤、菲利华、日本信越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光纤光棒产业集群,以晶瑞、鼎龙、北旭、达诺尔、孚诺林等全国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盟骨干企业为代表的微电子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全国电子材料50强和电子化工材料10强企业,助推潜江光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成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和“光芯屏端网”产业配套示范基地,先后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新能源产业。聚焦“制、储、运、加、用”氢能产业全链条,大力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切实完善国家天然气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加快推动总投资100亿元的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项目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将传统的盐穴产业与新型的储能产业相融合,加快推进总投资108亿元的中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建设,为潜江加快打造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奠定基础。
——绿色食品产业。聚焦虾、稻农业特色资源,积极引进安井食品、新柳伍、莱克、楚虾王、好彩头等众多优质企业,全方位升级“潜江龙虾”优质品牌,加快推动“潜江虾稻”生态大米由“好米”变“名米”,建成虾稻共作标准化基地和虾稻精深加工中心、虾稻产业大数据中心、小龙虾交易中心、科普教育中心、生态龙虾+餐饮中心5个特色产业集群,“潜江龙虾”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350.8亿元。
——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围绕打造中国电商品牌服装快反中心、中部优质纺织加工基地、全球休闲户外服装高端制造基地,立足现有区域制造基础和“潜江裁缝”的影响力,高标准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华中纺织交易园,全力打造中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聚集了以中伦纺织、利维高、东颢制衣、奥瑟夫、悠度户外、纹莱、联奥服饰、卓昕服饰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被授予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试点(示范)、全国优质户外服装供应链共建基地称号。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